第139章 再提废立太子(2/2)
倭国配合雍王入侵端朝,明显就是想来分杯羹。
也该受到点教训了。
他们如今打了败仗失了十万水师,只是拿他们那本来就回不去的战船作为赔礼,根本就是便宜他们了。
……
“臣请立太祖之子为太子。”
“晋王陈自明平叛有功,臣请立其为太子。”
看着御阶下此起彼伏的脑袋和附和声,皇帝只觉得一阵头痛。
幸好最近这种风声愈演愈烈,早就传到了他这个陛下耳朵里,因此今日朝会听到群臣们的再次提议,他也没有那种被乍然通知的难堪与恼怒。
最尴尬的其实还是太子殿下,他此时立在群臣最前,根本不敢回头。
若是回头他便能看见身后是跪了一片的满朝文武,而他只能直愣愣地站着。
眼神不敢与上方的皇帝对视,免得暴露自己的愤恨与不甘。
但他也不能随着众臣共同跪下,已到手的太子之位,他怎么甘愿轻易拱手让人。
再说,哪怕他屈服了,他的父皇难道会饶了他?
这太子之位可以不是他的,但必须得是父皇儿子的,而不是什么太祖血脉的。
所以,此时他只能作为皇帝与群臣博弈的棋子,顶在一线,坐立难安。
“诸位,当时催促我立太子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。”
一声冷笑,皇帝在高处终于做出了回应,不加掩饰地露出三分讥讽。
群臣默然,这时并没有人想接话。
不过皇帝也不指望这些已经站好队的臣子能做出什么回应,他只是接着说:“太子李修岳如今无错便要被废,你们置他于何地。”
宁国公祝旭再次带头站了出来。
“臣以为,今太子虽然无错,但晋王陈自明功劳更甚,明显更适合这太子之位。”
“且他系太祖血脉,拨乱反正才是上途。”
祝旭这话说得可就十分不客气了,什么是乱?什么是正?
这莫不是将他皇帝本人也骂了进去?暗讽他得位不正?
皇帝没忍住,拂袖将御座旁的摆件扫落在地,发出啪地碎裂声。
没有人想直面帝王之怒,哪怕是祝旭也不例外。
但他只是接着跪下,并不再说话。
皇帝现在没有人哄,也十分尴尬。
这话题若是再继续下去,又转回了如何得位的问题上。
这是他想要绕开却又回避不了的真相。
况且,他陈自明、长公主、李景珩以及这些勋贵,正带着三十万大军回国。
若是自己做了些什么让他们不满意,这大军说不定立刻就要兵临京城下。
现在他们控制着东南北三路集团军,以及青鸾卫以及勋贵私军,几乎是胜券在握。
或者让西林军回来勤王?
先不说这西林军是否听候自己调遣,哪怕是听命于自己,数量上也远远比不过陈自明那边的。
皇帝只觉得心头火起,自己实在是过于信任李景珩了,才会遭到背刺。
他不是自己的儿子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