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玉米、红薯和土豆(1/2)
他快步走到韩成跟前,满脸震惊地看着他。
“我听说海外有些地方盛产香料……”
“不对!不对!是粮食!你给我详细说说这些粮食!
这两样粮食的产量真有你说得那么惊人?”
朱元璋说话时情绪十分激动,目光灼灼,紧紧盯着韩成。
要不是之前因为激动差点下手太重伤了韩成的肩膀,他现在肯定又要出手了。
“红薯和土豆这两种粮食非常高产……一般的山坡地至少也能产两千斤,肥沃的土地通常亩产在五千斤左右上下浮动……”
韩成只能再次重复刚才说过的内容。
轰!
好似一声惊雷在朱元璋脑海中炸开。
他的嘴唇都在颤抖。
他自己也种过田,清楚粮食的产量。
最好的稻田,每亩收获五百斤就算很好了,还得有人细心照料,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才行。
可如今,这从未听说过的土豆和红薯,一亩地居然能产两千斤?
而且这还是保守数字!
更关键的是,这已经是坡地的产量了?
肥沃的土地更是可以达到五千斤以上!
某些特殊状况下,居然可以达到惊人的万斤之数?
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啊!
一亩地的收成,岂不是相当于二十亩?
即便是在普通情况下,也起码抵得上十亩了吧!
……
朱元璋心里飞速估算着这些数字,只觉得脑袋一阵眩晕。
如果大明能有这样的粮食去耕种,一年下来,该有多少收获啊!
又能多养活多少人啊!
自己的大明,不说完全没有挨饿的人,至少因饥饿而亡的人数定会大幅下降!
“真……真的吗?”
朱元璋吞了口唾沫,再次看向韩成,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。
他注视着韩成的眼神既热切又紧张。
生怕从韩成嘴里听到否定的回答。
韩成重重地点了点头:“千真万确。不过在我们那个年代,这两种作物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产量,不仅是因为它们自身高产。
后世不断改良种子、使用化肥、改进技术,还有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进步,同样功不可没。”
那么,你所说的这两种作物,在咱们大明种植的话,大概会有怎样的产量呢?
朱元璋追问道。
韩成思索片刻说道:具体的我也说不准,但综合来看,肥沃的土地产出两千多斤应该没问题。”
“两千多斤?够了!够了!一亩地的收成,抵得上五亩地的产量啊!”
朱元璋激动地说着,不禁笑出声来。
然而,笑着笑着,泪水已湿满脸庞。
韩成心里想着,这老头子莫不是喜极而泣吧。
朱标与朱棣赶紧上前,关心地询问情况。
他们安慰父亲说,得知世上还有这两种作物,确实是件好事。若大明能拥有它们,未来必能养活更多百姓,使国家更加强盛。
怎么听到好事儿还哭了呢?
而且哭得这么伤心……
兄弟俩当然看得出,父亲此刻是真的悲伤,与韩成所想的喜悦落泪完全不一样。
在听儿子们说完后,朱元璋抹着眼泪继续说道: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