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理念统一(1/2)
当刘然敲定汉蕃交流之事后,这才看向齐三等人。
齐三等人的问题很简单,却又不简单,看似只是耕种的方向不一致,但却代表了十九指挥下的众人思想的分歧。
他早在刚成弓箭手那时,就知道此世的农业水平还是呈现相当落后的,虽宋代出现了不少农具,以及水利工程的设施,但在耕种一事上,除却少部分交流广泛的地区,其余地区依旧还是准从秦汉以来的耕种方式,那就是地越多越好,播种越多越好,全然不知精细管理。
如他所知的理论,更是在此时弓箭手看来是无稽之谈。
想到这里,刘然微微思索,他当都头时,对于此等情况采用的是自由选择,若是想要精细耕种的,那便种粟米三十亩便可,若是想要继续耕种二百亩,粗耕粗种的,那就继续保持,只要前者出了成果,后者自然会跟上。
随即,刘然朝齐三等人招手道:“你二人想要耕种三十亩粟米,其余种植紫花苜蓿?”
齐三点了点头道:“去年张都头曾讲述刘指挥使你耕种的法子,只要耕种三十亩粟米,其余种植紫花苜蓿,其收成不亚于种二百亩,并且还能有一百七十亩地的紫花苜蓿收成。”
刘然闻言,看向其余几名反对者。
或迫于刘然的威严,他们没敢公然反对,但脸上的犹豫之色,谁都看得出来。
对此,刘然也极为理解,只因他这套理论并未得出真正的成果。去年他曾建议此等耕种方式,却因外出掳掠奴隶,又因李孝忠擅自行动,不得不带人前去支援,在湟州边境拖了几个月,也因此错过了耕种后的管理,以至这套理论的实践,并未做出成果,而这也是众多弓箭手对此感到迟疑的原因。
见其余几人面露犹豫,张介皱了皱眉头,这几人都是他手底下的弓箭手,而今在刘然面前如此这般。
随后,张介对几人从鼻孔里冷哼一声:“你们犹豫个鸟,既然刘指挥使这么说,那定然有这道理,照着做就是了!”
一听张介的话,几人面露惧色,连忙点头:“张都头说的是,张都头说的是。”
望着张介的行径,刘然摇了摇头,这情况让他只觉得自己是逼迫良民的严酷上级。
“张都头,不可如此。”刘然摆了摆手,制止了张介。
他知道如果是以强权压迫,众多弓箭手皆会听从,毕竟本身这些弓箭手便是卑贱的最底层,但凡招惹上级,就会得到惩戒,所以面对上级的指使,也只有言听计从,但这事多了,便会丧失军心,令本就从昔日压迫中稍走出来的弓箭手,再度陷入怪圈之中,甚至影响到士气,倘若发生战争,极有可能会因为此事,出现祸乱。
刘然笑着拉着几人坐在田坎上,聊起了家常。
“齐三,你为何当弓箭手?”刘然朝着齐三询问道。
齐三对于刘然坐在自己边上,颇感受宠若惊,自刘然成为指挥使后,寨内大多弓箭手皆对其憧憬不已,又在前些日里,打败了郑科这名暴戾的前指挥使,更是将其当成偶像一般,要知他们这批弓箭手,没少在郑科昔日压迫下战战兢兢,稍有不慎便会换取鞭挞,就连口粮都得被其克扣大半,真的是有苦难言。然而刘然却以同样的身份,打破了这令人感到惊惧的囹圄。
齐三回忆道:“我家里人都死了,活不下去了,就来当弓箭手了。”
“全死了?”刘然微微皱眉。
“恩,全死了。十多年前西北战事,我爹被派遣劳役之后就没回来,或是死在路上,又或是得罪哪位官吏,被打死了吧,和他一起去的都死了。”齐三或是见多了同样经历的弓箭手,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,也感到没有什么:“我母亲死得早,后面我兄长因前些年当十钱的事,导致田税没能给上,田被收了,然后就投河自尽了。”
说到这里,齐三伸出那断了两截的手指的右手,数着那时田税要交多少税。
“支移钱,折变钱,还有甚加耗钱,明耗钱,暗耗钱,秤耗钱,脚耗钱......”或是太多了,齐三不禁挠头,有不少他记不起来了,只知道那是一笔很多的钱,多到让自家平日憨厚开朗的兄长,选择了自尽这一条路。
刘然听着齐三的话,沉默片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