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9章 木鹿城,伊斯塔赫尔城,呼罗珊!(1/2)
托卡曼尼城位于外城之南的便是广袤无垠的波斯高原,有沙漠、戈壁滩、高山峡谷。
当初建城之时,其地理位置乃是经过深思熟虑、精挑细选而成的。这座城市向南延伸之处,呈现出一道缓缓上扬的豁口坦坡,就好似大地被神明之手轻轻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这道豁口的两侧,则是高耸入云且陡峭笔直的峭壁悬崖,宛如两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。
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个豁口,成为了骑兵们梦寐以求的战场。
它宽敞开阔,地势平缓上升,极为适合大规模骑兵部队展开集团冲锋,能够充分发挥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优势。一旦骑兵从这里呼啸而出,势如破竹,无人可挡。
越过这道豁口,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望无际、平坦辽阔的沙漠戈壁滩。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之中,隐藏着一座犹如绿洲般存在的城池——塔赫特苏莱曼。
这座城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漫漫黄沙之中,给沙漠里的人带来无尽希望与生机,是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,也是萨珊波斯的粮食主产地。
站在波斯高原的豁口处,可以居高临下地俯瞰托卡曼尼城的,正是那座气势恢宏的梅尔夫城。城中的费尔南德斯不仅精通数种语言,更是已经加入秦籍的归化秦人。
据他所译,“梅尔夫”在汉语中的意思即为“木鹿城”。托卡曼尼城往西方向,依次坐落着前萨珊波斯时期的泥沙普尔城,以及更远处的伊斯塔赫尔城。
伊斯塔赫尔城意义非凡,它不仅是当年萨珊波斯起兵,攻灭帕提亚帝国的发源地,同时也是萨珊波斯面向里海的,三座重要城池中的首位。
而木鹿城往东,则是逐渐接近吐火罗城的呼罗珊城。由此可见,大秦的边境线与波斯的领土相互交织,接壤之处众多,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往来也因此变得频繁密切起来。
尽管大秦对于萨珊波斯为何发动攻击,以及后来又匆忙撤军感到困惑不解,但军部出于战略安全方面的谨慎考量,仍然认为萨珊波斯与大秦之间距离过近,而且彼此缺乏深入了解与信任。
此外,他们对波斯商人的不良印象,以及突然大量涌入的亚美尼亚人的异常举动,都让局势显得扑朔迷离。
在托卡曼尼城周边分布着好几座规模宏大的城池,而萨珊波斯的骑兵相对于配备先进火器的大秦军队而言,其战斗力确实稍显逊色。
然而,如果大秦军队未曾装备火器,那么想要击败萨珊波斯的轻骑兵或许尚有可能,但若面对其强大的重骑兵,则胜负难料。毕竟重骑兵拥有厚重的铠甲和精良的武器装备,冲击力极强,是冷兵器时的战争之王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多达二十余万的亚美尼亚人竟然拖家带口、安然无恙地逃至托卡曼尼城,并向大秦请求庇护。
而范闲居然轻信了这些异族之人的说辞,若非秦澜坚决反对允许亚美尼亚人进城,城内原本数量有限的驻军恐怕瞬间就会沦为少数群体,难以掌控局面。
如此一来,托卡曼尼城的安危便岌岌可危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