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悬疑推理 > 花若盛开 > 第676章 抵达西昌府

第676章 抵达西昌府(1/2)

目录

雨还是下的不小,众人穿上了油布雨衣,走入了雨帘中。

昌兰州境内,花蕾和容瑾来到了一处农田,这一片都是旱地。昌兰州常年高温,降水量不多,所以,这里既种植水稻,也种植旱稻,就看田地的位置,附近有没有充足的水源。

一般来说,稻禾种水田产量更高,不过,因为西部水源不充足,很多都是用旱地种植的。

久而久之,稻苗也适应了高温,沙瓤化的西部,而且对水的质量和温度的要求也比水稻要低。

现在的旱稻的根系比水稻更为发达,能够深入土壤层,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,以此适应干旱环境。

此时,田地里,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已经在翻地准备耕种了。旱稻的种植和水稻也有不同,不需要育秧,翻地也有些类似于麦地。

旱稻种植前,把田地后整理好以后,用草木灰把稻谷种拌一下,然后用带尖的木棍子,在地里戳一个洞,撒入几粒稻谷,盖上细土,注意间距,就可以了。

当然,这样的种植方法使它的产量也比水稻的产量低了很多。现在是三月下旬,很多村民都在田地里忙活。

看着干巴的土地,根本没有什么肥料,花蕾轻轻的叹了一口气,水稻旱种本就产量偏低,这样没肥料的话,就更低了。

而且在这里,没有肥料不说,土壤也有些在沙质化,对产量的影响就更大了。而且,玉米和油菜都还没有传播到这里。

耙和耧车什么的,在田地间也没看见,远处,偶尔有一架水车,应该是给官田浇灌用的。普通的百姓们还是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种着。

要想改善西昌府,任重而道远啊。花蕾站起了身,微微的叹了一口气。前面,为了照顾锦年锦时,花蕾关照赵大叔几个跟着他们慢慢来。

可是,现在,她却无比的希望,赵大叔能快点到西疆。毕竟,那船上是自己从上京城带过来的玉米种,红薯种,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各式种子。

另外,自己还从庄子上拿了几架耧车和耙,永宁坊花宅里的小水车花蕾也带了过来。

如果赵大叔来的快一些的话,说不定还能赶上这一季。接下来的几天,花蕾又另外走了几个沿路的县城,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。

这天上晌巳时中,花蕾和容瑾一行人到了西昌府的府衙大门前。府衙位于东大街北侧,坐北朝南,方方正正,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的杵在那里。

花蕾上前,掏出了告身和鱼符,守在门口的两个衙役应该是接到过指令,一个小心的看了看花蕾手里的物件,一个已经小跑步的进去通报了。

不到一盏茶功夫,一个身着绿色小碎花官服的人跟在衙役后面匆匆而来,看身上的官服,应该是西昌府正六品的通判。

“花大人,裴大人,下官万明城见过花大人,裴大人,两位大人辛苦了。”万通判俯身施礼。

“通判大人。”花蕾和容瑾同时还礼。

“两位大人请进。”万通判侧身引路。

花蕾和容瑾跟着进了府衙的大门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