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穿越小说 > 十年藏拙,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? > 第613章 反!杀!

第613章 反!杀!(2/2)

目录

他明白,他若再开口,或许就是第二个倒下的人。

“你们以为,众口铄金,本王便不敢杀人?”

“你们以为,拿着几句空话,就能将我逼到绝境?”

淮北王环顾全场,声音一如既往平静,但越平静,越让人胆寒。

“错了。”

“你们能给本王的荣耀,本王也能一掌碾碎你们的性命。”

说罢,他转头望向那秦玉京,目光中带了丝复杂。

这老家伙,可是个麻烦啊。

一片肃寂之中,秦玉京望着那被兵马包围的山丘,轻轻拂了拂衣袖,平静地问道:

“这么看,今日的剑,是比不了了啊?”

他的语气中无喜无怒,像是对一场本就注定的结局轻声做了一个结语。

淮北王听后,神色微滞,随即又是温文一笑,道:

“秦老所言极是,今日之局,诸多意外,实在未能如愿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那还瘫在地上的“剑客”身上,面上浮现一抹讥诮,转瞬即逝,旋即朗声道:

“既是本王无力完成赌约,那便认输履约。”

他徐徐举手,朝天一指:

“此局原以一州为注,如今比剑未成,乃我之错,本王言出必行。”

“如今,既然是本王代政,自当由本王主持大局!即刻起,洛陵以北云河州,归于秦宗师所有。”

一字一句,掷地有声!

在场众人听得清清楚楚——这是堂堂淮北王,当着朝臣与百姓的面,将一州之地拱手送出。

原以为他会死撑到底,却不曾料到,他竟这般“从容”。

“好一个淮北王,竟是认了?”

“秦玉京甚至没打就赢了?”

百姓惊疑未定,有人激动,有人茫然。场面一时复杂至极。

而秦玉京,只是淡淡地一揖手:

“如此甚好,我只要这一州,既然王爷割让,我便不再多留。”

他语声温和,但那隐含锋芒,却让所有人明白:他若继续留在此地,今日怕不止一州之变。

说罢,他不再多言,转身下山,直奔官道,宛若从未踏足过这山丘半步,身影翩然,衣袂飘摇,宛如云烟。

直到那道身影渐行渐远,再无踪影,场中的所有人,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——他,真的就这么走了。

而他们,也终于松了口气。

可下一刻,远处山路骤起尘烟,马蹄如雷!

一支全副披挂的兵马,自山脚呼啸而来,旌旗烈烈,杀气腾腾!

为首之人,正是司马南!

他目光冷冽,朝前一挥手,便有数百骑兵如潮水般涌入山丘,将原本已松弛下来的众人,再次紧紧围困!

这一变故,让众人再度色变。

“王爷这是……又要做什么?”

“秦老已经走了,这兵马为何还来?”

“不是为秦老护送,便是要……肃清?”

一时间,朝臣们面面相觑,百姓们更是惊恐万分。

就在这压抑到极点的时刻,淮北王缓步而出,立于长亭之上,衣冠不乱,神情平静,他的目光再无先前的温润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冷冽与威严。

“秦宗师既已取州而去,此事已结。”

“但此地……仍是本王治下。”

他抬起手,手指缓缓扫过台下人群,一字一句,冷声道:

“今之乱象,皆因有人借比剑之名,图扰一方安宁。为肃王庭威仪,安抚人心,本王唯有暂封此地,逐一审查。”

话音未落,兵刃出鞘!

兵卒们立刻开始驱散人群,朝臣被迫归列,百姓则被赶入山道,惊呼声、哭泣声、斥骂声混作一团!

“不是刚说完仁义割地,怎么转身就翻脸了?”

“这……这不是陷人于死地吗?”

“他是要杀鸡儆猴啊!”

人群中,有人大喊:“秦老啊,回来啊!你走了,他就要杀人啦!”

可那道青衣人影,早已没入远山苍茫之中,再无踪迹。

此刻的山丘,不再是剑台,而是牢笼!

而那站在高台之上的淮北王,却如同一尊冷峻之神,俯瞰众生,语气冷漠如霜:

“传我军令,今日之后,长亭附近十里内封锁三日,凡入场者皆须核查。”

“违者,杀无赦!”

这番话一出,朝臣们已惊骇莫名。

有人试图上前劝阻:

“王爷!这……这若传入京中,恐对朝局不利!”

可淮北王目光一扫,那人便再也不敢作声。

他知道,今日之耻,淮北王需用铁腕弥补;而这些“证人”,哪怕不死,也不能让他们自由离去。

于是,在秦玉京走后的第一刻,场中便彻底变天。

百姓的信任,被铁骑碾碎;朝臣的尊严,被命令粉碎;这场比剑的余波,才真正开始。

而山外的秦玉京,走在通往云河州的官道上,回首望去,只淡淡叹了一声:

“人心既失,天命亦衰。此地……怕要乱了。”

长亭之上,残阳斜照,洒落下一地肃杀的光。

台下,百姓早已被兵马驱散,哭喊四起,而那一众朝臣,则是满面惊惧,惊魂未定地挤在角落,宛若待宰之人。

就在这时,一袭青衣的谋士快步而来,正是淮北王座下第一智囊——诸葛南。

他轻声而急促地走近淮北王,低声劝道:

“王爷,眼下之事虽有波折,但大势未失,若再添杀戮,只怕……会寒了人心,坏了王爷多年积累的名声声望。”

说到“名声”二字时,他声音格外低,眼神也隐隐带着劝谏的忧虑。

但淮北王听后,却只淡淡一笑,笑意之中却带着讥讽与冷意。

“南先生,你说这名声……”

他顿了顿,望向远处那尚未散尽的山烟与混乱,语气忽然一变,低沉中透着刻骨的冷漠:

“当本王被算计的那一刻开始,就再无什么名声可言了。”

“你我今日若是被秦玉京彻底羞辱,割地之后再失势,明日那街头巷尾,便要把我淮北王贬得一文不值。”

他忽然拔出佩剑,寒光耀眼,语声森寒:

“史书,从来不是清流写的,是胜者写的。百姓,也非明察秋毫之士,不过是些道听途说的愚民罢了。”

“只要我们赢了,谁还记得今日之事?”

他一字一顿,森然道:“百姓的舌头可以割,朝臣的笔也可以折。”

诸葛南闻言,神情微变,望着王爷脸上那抹陌生的冷峻,竟有些不敢置信。

“王爷……你要封口?”

淮北王不语,只轻轻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。

兵甲轻鸣,寒意四起,仿佛连日光也被割碎。

诸葛南下意识回头望去,正对上那些惊魂未定的朝臣面孔——其中更有几位,那是这大尧朝堂天大的人物!

如郭仪、许居正、霍纲等人,此刻一个个噤若寒蝉、面如死灰。

“王爷……”他低声开口,试图再度劝说,“这些大人们……难道也要?”

淮北王仿佛早知他会问此句,反而先他一步笑了:

“这群人,你觉得他们有一个会真正站在本王这一边?”

“他们今日虽不言,却皆暗自怨我;他们看我割地,心中幸灾乐祸;他们盼我失败,回京好将我弹劾、削权。”

“他们不可信,也无用,留着作甚?”

他转过头,望向那远处金乌将落的天边,语气轻描淡写,宛如一位在风中整理衣襟的旅人。

“今日剑试之乱,波及数人,本是无可奈何之事。”

“朝廷若追究,大可一言——比剑未成,山间风波,扰乱场面,有奸人趁乱图谋不轨,本王即刻剿灭,未使祸患蔓延。”

“谁敢质疑?”

诸葛南听到这里,已彻底明白。

这不是一时的权谋之念,而是淮北王本性深处的清算之意。

他想收回民心,但不是用言语与恩惠,而是用铁与血。

他要掌控局势,不是靠舆论与仁德,而是靠清除异己、肃清内奸,打造一个绝对服从的“铁幕”。

诸葛南沉默半晌,终是轻轻一笑,笑中透着冷意,也透着臣服:

“王爷,我懂了。”

他缓缓拱手,低声道:“这局……我替王爷善后。”

淮北王满意地颔首:

“你去安排,明日之前,所有在场之人,一一清点,严查背景。凡有与其他五王通声气者,严惩不贷;其余之人,或遣返或软禁。”

“记住,不留尾巴。”

“是。”诸葛南领命而去,脚步稳重,不再有丝毫迟疑。

而此时,台下已有几名将校压着一名年迈朝臣上来,刚才还在恭维淮北王的墙头草大臣,挣扎着喊道:

“王爷!你不能这样做!我们是朝廷命官,是……”

但话音未落,一记刀背击中他的颈侧,将他打得昏死过去。

淮北王没有回头,只一挥手:

“带下去。”

于是这场比剑之后,山丘未有刀光,却起血雨;未有剑气,却生肃杀。

百姓散去、朝臣被擒、舆论封口、文官肃清。

整个长亭,成了政权清洗的战场。

秦玉京并未走远。

一旁的长亭之上。

秦玉京遥望着

他似有所感,微微侧目,望向南方那一抹暮色,长叹一声:

“割地之后,必有流血。看来的确是……乱了。”

“甲子魁首萧宁,我倒是好奇了,你的国家都乱成这般了,你究竟还在等什么呢?”

“如此下去,老夫可真要失望了!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