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二六章 逃脱(二合一)(1/2)
山峦之中,阿珠母子在十几名亲卫的护卫之下艰难跋涉着。
那日凌晨,阿珠母子在赵长河等十余名亲卫的护送下狂奔而走,奔行数十里外之后,转而向南进入连绵的山野之中开始向东行进。
到目前为止,众人已经在山中走了四天四夜。
因为山野之地并不适合马匹行进,进山之后,所有人便都不得不改为步行。为了能够确保藏匿踪迹,赵长河选择的是人迹罕至的山野路径,以确保不被追兵发现踪迹。
时值三月,虽然万物复苏,但是依旧春寒料峭。到了夜晚,更是寒气逼人。众人没有吃喝,晚上也不敢生火取暖,只能用树枝杂草搭几个窝棚勉强歇息。
赵长河等十余人也个个负伤,有几人伤势甚重,身上的刀伤不断渗血,几乎难以行走,只勉强支撑着。情形之艰难可想而知。
但就算情形如此糟糕,阿珠母子却表现的极为坚强。阿珠虽从小生活困苦,但也过了十余年养尊处优的日子,身子也娇贵的很。然而,每日跋涉行走,她一句怨言也没有,反而安慰鼓励众人。歇息之时,还在山野之中寻找草药为受伤的亲卫们包扎上药,减轻他们的痛苦。
李泰更是坚强的让人心疼。小小年纪的他,跟着大人们一天走十多个时辰,没有半点的闹情绪。大人的体力都支撑不了,何况是李泰这样的孩童。亲卫们要背着他走,他坚决不肯,说他有手有脚,无需照顾。
尽管他表现的很轻松,但所有人都知道,这样的跋涉,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而言是怎样的艰难。李泰表现出的坚强令赵长河等人生出虎父无犬子的赞叹。
阿珠更是知道儿子的坚强。夜晚歇息的时候,阿珠查看李泰的小脚,发现他脚底板都磨出了水泡,红通通留着血水。这让阿珠心疼的掉眼泪。
李泰却并不在乎,反而安慰母亲道:“娘莫担心,一点也不疼,就算疼我也不怕。娘莫要声张,不然李都尉他们便又要背着我走路了。我可不想让他们背,他们为了救我们,个个受伤流血。还有那么多人死了,我心里很难过。可惜我年岁太小了,不然我也可以杀敌的。”
阿珠轻抚儿子的发髻,心中叹息,却也感到欣慰。儿子是她的全部,之前觉得儿子不喜文墨,喜欢舞枪弄棒这些事让自已不高兴。但如今却觉得,这未必是件坏事。这个世道之险恶令人难以想象,泰儿将来若有武力,方可立足。否则恐只能为人鱼肉宰割了。
阿珠只能含泪为儿子上了草药,撕下裙角为他将脚裹起来。她不能要求亲卫们背着李泰走,对他们,阿珠不能要求更多了。宋义进等七八十名亲卫战死了,这都是因为自已的原因,阿珠心中后悔之极。眼下这十几人身上个个有伤,自已怎能让他们负担更多。而萼绿华野不知情形如何,她一个人拦阻燕军的追击,让人担心之极。阿珠焦虑痛苦担心恐惧,颇受煎熬。
即便路途艰难之极,但好消息是,敌人似乎并没有发现已方的踪迹。赵长河安排了拖后的三名亲卫进行警戒,随时禀报有无敌人追击而来的讯息。不过,敌人并没有追来。想来是进入山地,循崎岖的山道而行等人策略是有效的,对方明显是丢失了已方的踪迹。
众人丝毫不敢懈怠,所有人都明白,早一日离开燕国境内,便早一日得以逃脱。每日清晨时分便开始赶路,一直到夕阳落山才停下。渴了便喝山涧之水,饿了便摘些萌发的野菜嫩芽充饥。路途上赵长河抓到了几只野兔,算是让众人真正的食物。但为了避免踪迹暴露,又不敢生火炙烤,只能切下肉片,混着嫩芽野菜生吞下去。
第五天的傍晚时分,众人抵达了东侧山口位置。站在山顶上眺望东边。夕阳西下,天气晴朗,能见度极高。远处地平线的尽头高山巍峨,雄伟之极。那正是泰山山脉。
那是一个最好的标志物。虽然这个距离恐怕尚有百里也未可知,但是作为一个标志物,让众人知道自已已经到了何处了。
“夫人,我想我们已经到了泰山郡了。再往前便是我北徐州琅琊郡了。远处那条是汶水,我们只需顺汶水而下,不肖一日便可进入琅琊郡。若一切顺利的话,明日便可脱困。”赵长河沉声禀报道。
阿珠撩着散乱的发髻,点头道:“那可太好了。赵都尉,那我们还等什么?抓紧行进便是。”
赵长河道:“夫人,此去抵达汶水之畔有二三十里,出了山地之后,我们便无所遮蔽了。抵达琅琊郡尚有百里之遥,靠着走路起码要两三天。”
阿珠点头道:“赵都尉想的周到,从水路走是个好主意。”
赵长河道:“不过,水路也有危险。水路周边,村镇城池密集,被发现的机会更大。我担心敌人会有人手在边镇堵截我们。即便不是专门追击我们之人,在抵达我北徐州边境之地,也必是有敌军兵马驻守。那将是最危险的时刻。所以,属下其实有些难以抉择。水路快速,但危险颇大。陆路可选择荒僻山野行走,但需要起码两日方可抵达,且一旦被发现,恐无退路。危险性比之从水路要稍低些。属下想请夫人定夺。”
阿珠皱眉想了想道:“赵都尉,我觉得还是选择水路的好。避免跋涉之苦,又能快速脱困。至于危险,水陆都有危险,只看造化了。若老天爷让我们脱困,便不会让我们遭遇敌人。我看所有人都已经疲惫之极,已经顶不住了,再走个两三天,恐怕难以忍受。泰儿双脚已经红肿,脚上全是水泡,我也不希望他再受罪了。便走水路吧。”
赵长河点头道:“属下遵命。既如此,属下带人去山坡上砍些竹子制作竹筏带走,夫人和公子且歇息一会。待天黑之后,我们再赶往汶水边。可惜马儿被留着山里了,否则此刻倒是可以派人连夜赶往琅琊郡,通知琅琊郡我东府军的守军前来接应。哎,属下失算。”
阿珠微笑道:“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。你已经做的很好了,幸苦赵都尉了。”
数日在山地赶路,马儿无法随行,目标也很大。所以赵长河下令将战马留在了山地之中。现在出山之际,有战马的话,则不必纠结水路还是陆路的路线,直接便可抵达琅琊郡了。
赵长河带着七八名亲卫前往山坡上砍伐竹子,借着最后的日光,迅速制作了两支简易的竹排。天黑之后,众人啃了几根苦涩的春笋便下山上路。
时近月中,月光皎洁,出山之后的道路倒也平坦。只是竹排沉重,十几名亲卫吃力的扛着两个竹排走了二十多里,累的浑身大汗淋漓疲惫欲死。从那日逃脱开始,众人便没有睡一个好觉,体力透支严重,几乎要撑不下去了。若不是这些亲卫都是精挑细选的兵士,根本撑不下去。阿珠和李泰也疲惫之极,咬着牙强行忍耐,苦苦熬着走路。
终于,远处传来的河水之声,令众人精神大振。众人发力往前疾行,再行里许之后,一条大河出现在面前。月光之下,波光粼粼,水流缓缓向东而去。这正是泰山郡的主要大河之一汶水。其水流一路往东南,通向泰山郡边境方向。
众人立刻将竹排放入水中,所有人都登上了竹排之后,竹排缓缓离岸,顺着水流迅速向东而去。
每个人都长舒了一口气,心中尽皆愉悦。水流哗哗,河边芦苇荡和河岸如飞而过,可见竹排速度之快。一想到很快便能抵达琅琊郡境内,阿珠的心便激动不已。
一个时辰后,竹排上除了操纵竹排之人,其余人都已经疲惫的睡着了。水流的声音如此催眠,加上所有人都疲惫困顿之极,自然纷纷入睡。阿珠搂着李泰,母子二人坐在竹排中间的横档上入睡,李泰紧紧的抱着阿珠,睡得格外香甜。一个小小孩童,能够坚持了几天时间跋涉数百里之遥,已经是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的事情了。
竹排顺着水流迅速往东,途径数处县域之地。赵长河全神贯注的观察周围的情形,每到灯火闪烁的村舍集镇和县城之地,他便下令将竹排潜藏在岸边的芦苇丛中缓缓滑行,避免被发现踪迹。
最危险的一次是在经过一处集镇的时候,前方河面出现了几艘灯光闪烁的巡逻兵船。那是燕国在边镇水域巡逻的水军。虽然燕国水军只是摆设,但在边镇之地的河流里,也有数十艘小型兵船进行巡逻。而以目前赵长河等人的情形,一旦被对方发现,那便绝对是无可逃脱了。
赵长河机敏的将竹排停在了河汊的芦苇荡阴影之中,而对方两艘战船只是从二三十步距离的河面驶过去,几乎能看清对方船上水军的面容了。情形相当的危险和刺激。
在躲过这巡逻战船之后,赵长河也意识到已经快要抵达新奉县域,即将抵达边境之地了。但也由于巡逻的兵船开始变得多了起来,竹排不得不缓慢而行,随时躲避,这让速度变得缓慢了许多。
尽管赵长河不愿意看到东方的曙光,祈求在黎明到来之前能够抵达边境支流,但是东方的晨曦还是无情的亮起。天光变的迅速大亮。
而令赵长河和所有人都惊恐的是,随着天色变亮之后,这汶水拐了一个曲折之后,一座县城出现在了河岸南侧的大地上。
那是新奉县城,燕国泰山郡和琅琊郡交接边镇的最后一座城池。见到新奉县城,便也意味着距离琅琊郡已经不到十余里了。但赵长河原本的计划是,在黎明到来之前,借助黑暗的掩护穿过新丰县城。可现在,他们无可遁形,彻底的被暴露在了光亮之下。
此刻别无选择,只有往前猛冲,当初东府军曾攻占新奉,赵长河也曾随军来此,所以对此处的地形颇为熟悉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